個人簡介
李佳佳,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期間擔任班長職務。於2019年從河北師範大學推免至2022世界杯欧洲赛程时间表
,專業為運動康複,師從韓甲教授、孟舒教授,研究方向為心髒康複和肩關節本體感覺。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Q1區SCI論文2篇、中文核心1篇,並在學術會議口頭彙報兩次。以主要完成人申請文字版權1項、項目專利1項,獲得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獎。
日常生活保持童心—簡單快樂
生活中的轟轟烈烈寥寥可數,平淡才是生活的常態。陽光是李佳佳學長的標簽,正如他的愛好一般,長跑、汽車文化、旅行、壓馬路、看日出都是他能在研究生生活中找到純粹快樂的方法。
科研工作細心大膽—善於思考
端正學術態度:把細心放在大膽裏,慢慢享受在科研過程中帶來的快樂。另外,要善於思考,對科研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在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成長。科研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純粹,因此要拒絕科研腐敗,拒絕“刷單”式科研產出。要不忘初心,把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且變成體係。
臨床科研收獲:碩士期間的主要實驗研究是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內科開展的,校外聯培的經曆也讓佳哥獲益頗豐,“臨床中最大的收獲是與病人、老師溝通技巧的提高”。
科研設備看法:可靠易操作是科研設備的根本。例如在本體感覺測量中,並不是造價最高的等速等設備是最好用的,反而AMEDA這種便捷的設備,在本體感覺測量領域更加受歡迎。

學長問答
Q1:請問學長剛進研究生時候的目標是什麼呢?
我剛進入研究生階段的目標有五個:1.拿學曆;2.學知識;3.擴大朋友圈;4.提高認知水平;5.學做人。
Q2:學長,您第一篇文章是在什麼時候完成的,您可以講一講第一篇文章順利發表的過程嗎?
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成果是中文核心,在20年10月完成初稿,21年3月見刊。比較幸運,第一次投稿就完整的走完一個完整的審稿流程,並被接受。其實第一篇文章對我的影響遠不如我幾次失敗的科研經曆對我的啟發大。我研究生一年級做的兩個試驗都很失敗,發現自己存在的很多問題,但是為我後續的科研積累了很多經驗。比如,加大文獻閱讀量,合理試驗設計,開展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等。
Q3:對於剛剛接觸科研的研一小萌新,您有什麼可以提高科研寫作能力的建議?
學習是一個閉環的過程,既要有輸入,又要有輸出。寫作能力是閉環學習中輸出的重要體現。而有效地輸出,很重要的一點取決於足夠的知識輸入,比如思維邏輯的養成和語言的積累。
思維邏輯能力提高的前提是保證試驗的邏輯掌握在自己腦子裏,試驗設計是自己在科學理論框架內思考後發展而來。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很重要,但不要人雲亦雲、毫無主見,要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讓自己成為試驗的負責人。一直被別人的思維牽著走,會迷失自己,照葫蘆畫出來的永遠是個瓢。另外在開展試驗的過程中,要思考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閱讀大量文獻,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好用的句式可以摘抄下來,積累多了就變成自己的了。
也就是,先把東西清楚地裝進自己腦子裏,才能通過寫作的方式輸出自己的觀點。另外寫作時,先思考,再動筆,然後再完善。不要寫的太著急,也不要不敢寫。
Q4:疫情已經斷斷續續持續了三年之久,這深深影響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疫情對您的科研工作有哪些影響?您又是如何化解的?
借用我博士師姐的一句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是能力也是心態。我的導師和我的家長也教導我,不要抱怨環境。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放正心態,要學會適應環境。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另外,我們要清楚,隻有行動才是緩解焦慮,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有想法要趕緊行動,如果失敗所付出的成本可以接受,就盡快做好規劃,開始行動。一旦行動起來,我們會發現並沒有那麼多困難。但是如果總認為我們的想法受環境的限製,要等環境改善了再大幹一場,會發現想法很容易棄置,熱情很容易消失,而且就算環境改善了,其實也並不會大幹一場。比如,有些人平時會說自己太辛苦要多吃點,沒有辦法控製飲食攝入。但是疫情封在家裏,沒有很多活動的時候,這些人也並沒有控製住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們想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心,而不是外界環境。
Q5:經過三年的康複研究生生涯,相信您對康複這一專業有更深的了解和體會,我們想請問師兄如何看待康複治療師這一職業的?
未來,我國康複一定會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水平,我們要跟好隊,想明白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揮什麼優勢,找準自己的定位,然後朝著目標發展。
幹貨模塊
1.除了常用的pubmed數據庫以外,學校的WOS,百鏈等數據庫也非常好用。推薦大家使用。

2. 推薦放鬆時聽脫口秀和相聲,裏邊的很多梗和包袱是很有邏輯的。而且這群人真實、樂觀、有態度、不盲目。
圖文:李佳佳/學長製第12組
指導老師:陳莉莉、於清華